中国饮食礼仪礼记
各国有各国的餐饮文化,关于中国餐饮礼仪你知道多少?小编与你一起学习学习。
中国饮食礼仪礼记【1】
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据文献记载:至少在周代,饮食礼仪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。
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,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,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。
近代,随着中国的不断对外开放,西方的餐饮文化开始传入中国,并对中国传统餐饮文化产生影响,中国传统的餐饮礼仪开始和西方餐饮礼仪相融合。
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、文化、风俗等方面的差异,中国与西方在饮食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,具体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。
中国餐饮文化,注重天人合一,古有“民以食为天”“丰衣足食”之说,今有“人是铁、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的俗语,可见中国把饮食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,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。
而且很多盛大的节日也与饮食有关,例如元宵节吃元宵、端午节吃粽、中秋节吃月饼、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、腊八节喝腊八粥、除夕吃年夜饭等等。
而西方则没有中国这样看重饮食。
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群体意识,追求团结、团圆。
偏爱使用圆桌,因为圆桌可以坐更多的人,也方便面对面的交流。
在中国,不管什么宴席,什么节日,都只会有一种形式,大家团团围坐,共享一席,除了个人的餐具、主食外,菜肴都是放于餐桌中间共同品尝。
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,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之处,但它符合我们民族“大团圆”的普遍心态,便于大家共同交流感情。
而西方则注重个体意识,即便是请客,也是各点各的菜,各喝各的酒,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,表现西方对个性、对自我的尊重。
中国饮食追求味的享受,讲究色、香、味、形俱全,只要好吃又好看,营养反而显得更不重要。
俗话说的好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味为先”。
而西方则更看重饮食的营养,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和吸收,注重饮食的科学和健康。
下面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下中国餐饮的一些基本礼仪。
座位【1】
1.一般使用圆桌,面对门的位置一般是主座,主人一般坐在主座,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,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;
2.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,则主宾坐在主座上,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;
3.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,才开始入座,从座位的左边入座;
4.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,
5上全鸡、全鸭、全鱼等整形菜,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。
餐具【2】
1.中国人一般使用筷子,用右手拿筷子,用无名指和拇指固定住下面的筷子,用大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控制上面的筷子移动,来夹取食物;
2.使用筷子,用餐时不能玩弄餐具,不可用筷子指指点点,或者打手势示意;
3.不可吮吸筷子,或者把筷子插入米饭中;
4.尽量不要把自己筷子伸入汤中取食物。
用餐【3】
1.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;
2.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;
3.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,再动筷子,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;
4.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,才送入口中,可以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,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礼貌的;
5吃饭时,应端起饭碗,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,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;
6.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,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;
,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,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。
喝汤【4】
1.喝汤不要发出声响,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,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;
2.汤太热等凉了再喝,不要一边吹一边喝。
敬酒【5】
1.自己手上有餐具,或者别人正在用餐时,都不能向别人敬酒;
2.别人跟你倒酒时,应用手扶着酒杯;
3. 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。
敬酒一定要站起来,双手举杯;
4.可以多人敬一人,决不可一人敬多人,除非你是领导;
5.自己敬别人,如果不碰杯,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,比如对方酒量,对方喝酒态度,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,要知道是自己敬人;
6.端起酒杯(啤酒杯),右手扼杯,左手垫杯底,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。
自己如果是领导,不要放太低;
7.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,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,不要厚此薄彼;
8.酒桌上敬酒的一般顺序:主人敬主宾、陪客敬主宾、主宾回敬、陪客互敬。
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,那样是很不礼貌,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。
其他【6】
1.应邀赴席,一定要遵守时间,既不能过早,也不要迟到,可比主人约定的时间稍早一点,一般应在约定时间提前五分钟到达;
2.把筷子搁在碗上或碟子上,表示自己暂时停止用餐,把筷子平放在桌子上表示自己已经酒足饭饱,结束用餐;
3.当和人用餐时,不可过快结束,即使自己已经吃饱,也应再吃点菜或把筷子放在碗上或盘上等其他人吃完。
不可把筷子放在桌上表示吃完,这样会让吃得慢的一方感到不安而匆忙结束用餐;
4.在和女士单独用餐时,应尽量做到让女士来表示用餐结束,切不可女士还在吃时说自己已经吃饱了,这会让对方为以为很能吃而感到尴尬
各国有各国的餐饮文化,关于中国餐饮礼仪你知道多少?小编与你一起学习学习。
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据文献记载:至少在周代,饮食礼仪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。
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,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,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。
近代,随着中国的不断对外开放,西方的餐饮文化开始传入中国,并对中国传统餐饮文化产生影响,中国传统的餐饮礼仪开始和西方餐饮礼仪相融合。
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、文化、风俗等方面的差异,中国与西方在饮食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,具体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。
中国餐饮文化,注重天人合一,古有“民以食为天”“丰衣足食”之说,今有“人是铁、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的俗语,可见中国把饮食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,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。
而且很多盛大的节日也与饮食有关,例如元宵节吃元宵、端午节吃粽、中秋节吃月饼、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、腊八节喝腊八粥、除夕吃年夜饭等等。
而西方则没有中国这样看重饮食。
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群体意识,追求团结、团圆。
偏爱使用圆桌,因为圆桌可以坐更多的人,也方便面对面的交流。
在中国,不管什么宴席,什么节日,都只会有一种形式,大家团团围坐,共享一席,除了个人的餐具、主食外,菜肴都是放于餐桌中间共同品尝。
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,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之处,但它符合我们民族“大团圆”的普遍心态,便于大家共同交流感情。
而西方则注重个体意识,即便是请客,也是各点各的菜,各喝各的酒,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,表现西方对个性、对自我的尊重。
中国饮食追求味的享受,讲究色、香、味、形俱全,只要好吃又好看,营养反而显得更不重要。
俗话说的`好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味为先”。
而西方则更看重饮食的营养,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和吸收,注重饮食的科学和健康。
中国餐桌礼仪常识【2】
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
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,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,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。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,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。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,我就头有点小晕了。敬完了客户,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,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。
第二天清醒了后,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,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,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,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。 不要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,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。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,吃到了一半,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,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,因为不想太高调,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。
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,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,张大了嘴巴,瞪圆了眼睛,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!想想也是,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,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!不要太放纵自己 我们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。
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,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,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,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。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,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。自那以后,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,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“乱性者”为伍。
而另一头,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,而是“谈此女色变”。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,到了饭桌上,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,我就慌了神。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,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,
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,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,问他要什么酒水。领导顺手接过,我也顺利交接了“皮球”。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,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,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,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。 新人要会难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时间,
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。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,但去还是要去。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:难得糊涂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,讲笑话没问题,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,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。 菜上来了,一桌人边吃边聊,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,
作为新人抵嘴是必须的,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,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,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,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。我认为和同事吃饭,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。 顾全老板就是顾全大局 老板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,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,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。
但现在是老板带着你吃,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,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。老板随和,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,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,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,老板笑意融融。 老板点完,问我还要什么,我瞄了眼菜单,没有鱼,老板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,
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,便点了一个,老板笑意更浓。吃饭时候,免不了喝酒,老板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,一个眼色,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。一顿饭下来,做成了生意,也做成了人情